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为引导大家重视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了解常用防控知识和技能,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健康节目《医道健康》,本期邀请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邵正斌,将从中医的角度,为您揭开中医眼中高血压的奥秘。
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由于患者的血压持续增高,导致身体的其他器官出现器质性的损害或功能障碍。如果连续多次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上,就很可能是高血压了。
中医对高血压的理解中,血脉理论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还为中医治疗高血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而古人对于“血脉”或“脉”很早就有明确的认识,认为“脉”不单单是一种形态结构 , 而是独立于其他脏腑的器官,这一认识与现代医学对“血管”的认识不谋而合。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高血压作为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本质在于血脉功能的失调。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的血脉往往存在血瘀、血浊等问题,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分类您知道吗?
1.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是由于肝脏阳气过盛,失去平衡,向上攻扰所致的一些症状,常常表现为头晕、头胀、口苦、心烦、失眠多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2.痰湿中阻型:患者多有头晕头重、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状。这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所致。
3.阴阳两虚型:阴阳平衡失调,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的表现。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气促、四肢发冷无力、腰酸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
4.肝肾阴虚型:多因肝肾阴液亏虚,不能制约肝阳,导致了肝阳上亢。这类患者常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这四种类型的患者都有头痛眩晕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型仅为常见类型,并不代表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表现。因此,出现类似的症状还是要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与帮助。
高血压背后的原因
1.体质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体质因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与年老体衰。先天禀赋不足实际是说部分人由于先天遗传因素,体质较弱,肾气不足,或素体阴虚,容易导致肝阳偏亢,从而引发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肾气渐亏,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阴虚阳亢的情况,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不节,这个节是节制的意思,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或饮酒过度等,可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痰湿内阻,日久可化热,痰热互结,上扰清窍,引发高血压。还有劳逸失调也会引起高血压。
2.情志失调:这是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引发我们刚刚说的肝阳上亢,血压升高。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情志不遂时,肝气不能正常疏泄,气血运行受阻,血压随之升高。
3.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对高血压的发病有重要影响。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脾主运化,脾虚则痰湿内生;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阳亢上逆。这些脏腑功能的失调,共同作用于血脉,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4.血脉病变: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在血”“病在脉”。患上高血压时,患者的血脉病理会产生变化。血液中血脂异常、血浆黏滞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这些都是血病,而血管异常收缩(精神及交感紧张)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硬化等等这些是脉病。往往血脉的诸多病变早于高血压的发生 ,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作用于血脉,使血脉病变持续加重。这是互相影响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做好这几点 远离高血压
1.饮食清淡 戒烟戒酒:高血压和盐的摄入其实有一定关系,所以不管是没有患上高血压的健康人还是已经患上高血压的患者,控制盐的摄入非常重要,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高脂肪食物,这些都很重要。
2.早睡早起 保持精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是对于高血压,对于很多疾病都有着预防效果。
3.适当运动 调和气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的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另外,也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4.调节情志 修身养性: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过度的情志刺激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因此,预防高血压首先要从调节情志入手,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在培养乐观心态的同时,也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因此,在预防高血压时也要注重顺应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如春季应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生发;夏季可适当晚睡早起并适当午休以避暑热;秋季应早睡早起以养阴润燥;冬季则应早睡晚起以避寒保暖。居住环境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等,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等不利因素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