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我国境内发生由输入传染源导致本土聚集性疫情频次增多,由于发现和控制及时,疫情规模均较小。全球疫情则呈现持续上升态势,12月中旬以来平均每日新增病例超过64万;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7753万例,累计死亡数超过172万人(实时疫情详见中国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布http://2019ncov.chinacdc.cn/2019-nCoV/global.html)。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疫情总体仍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虽然多个国家相继批准紧急使用新冠疫苗,但受生产、配送、接种、资金以及富裕国家优先订购多数疫苗等因素限制,短期内通过接种疫苗实现形成免疫屏障并改变疫情发展态势的可能性较小。因此2021年春节期间,境外疫情仍将呈现高强度流行态势的可能性大;我国境内面临的疫情输入风险依然较大,人口流动将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 入冬以来,我国在禽类间发现了禽流感疫情。我国的南方少数地区也报告了几例人感染禽流感的散发病例。 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接触染毒的活禽或去过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患者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呈重症肺炎等表现。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若必须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并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不要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家养,更不要与原有家禽混养;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或是否去过活禽市场。 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发生。近年来,我国报告数起国内外旅行团暴发诺如病毒病疫情。入冬以来,有多地学校和托幼机构报告了诺如病毒病的暴发。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在食品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我国内地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主要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表现为集体进食同一种或多种受污染或变质食物后,多人集中发病。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在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发的季节与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季节一致。高发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东中部地区。 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包括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的居室,安置燃气、煤气热水器的卫生间或淋浴房,使用燃气、煤气灶具的厨房等。此外,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与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有关。轻度及中度中毒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及时抢救,一般无后遗症状。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有严重后遗症。 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