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2022-09-24 11:30 发表于北京
牙周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牙周健康者不足一成,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高达62.4%。牙周围支持组织的破坏对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均会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降低生活质量。
“负重前行者”:牙周组织
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这让我们对“病从口入”有了新的认识。
所谓牙周组织,即牙齿周围组织,从内到外有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组织。如果把牙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组疾病,主要是炎症性疾病,比如我们熟悉的牙龈炎和牙周炎。前者炎症只波及牙龈组织,而后者还会有炎症导致的牙槽骨破坏。
牙周病像一个真正的隐者,行走于市井之上,却不被人们察觉。它凭借“刷牙出血是刷牙引起的”“上火牙才肿”“牙痛不是病”“老掉牙”“洗牙对牙齿有害”等流言,成功地转移了人们的视线,逃避了人们对它的干预。
牙周病的十大症状
牙周病隐匿很深,如何慧眼识破牙周病?留心以下十大症状:
1、刷牙出血
如果是健康牙龈,刷牙不会出血。刷牙出血是反映牙龈炎症最早期的警示信号。即便刷牙出血时有时无,又可以自行停止,依然提示你“狼来了”。牙龈出血还可以表现为咀嚼硬物出血或晨起第一口唾液呈咖啡色。
2、牙龈红肿
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当照镜子发现牙龈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时,则提醒你牙龈出现了问题。
3、牙龈反复肿痛
“上火了走牙”说明牙周病已潜伏下来。健康的牙龈,不会被“上火”光顾。
4、牙齿变长、牙缝变大
在炎症的作用下,牙周组织被破坏,类似树根的“周围土壤”出现了流失,导致牙根裸露,牙齿变长,牙缝变大。
5、食物嵌塞
导致食物嵌塞的因素很多,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的牙缝变大是原因之一。
6、牙齿遇冷、热敏感
牙根外露是导致牙齿遇冷、热敏感的原因之一。另外,根面上未及时清除的菌斑可产生酸性物质,会加重牙齿敏感。
7、口气重
引起口气重的原因很多,有些人经过牙周治疗可缓解。
8、牙齿移位
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人会感觉“牙齿变形了”。实际上,这是牙周组织无法支撑牙齿保持在原来位置的结果。
9、牙齿松动
多数是牙周组织被破坏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牙齿松动症状。天然牙松动不意味着一定要拔除,有的经过系统的治疗,松动是可以缓解的。有人热衷于寻求松动牙齿的固定办法,但松动牙齿的固定是有条件的,一般多用于下前牙,而且要在系统治疗牙周后才加以考虑。仅仅依靠固定来保留牙齿的想法不太现实,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虽然可以暂时遂你所愿,但后患无穷。
10、牙齿脱落
前面提到过,牙周病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看牙不是发现症状、马上就诊,而是牙周病发展到了不得不看的地步才去就诊。而这时的牙周病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差。因此,我们强调定期检查,早期治疗。
防控牙周病的唯一途径
口腔是细菌高度聚集的区域。口腔内的细菌会不断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由球菌、杆菌、螺旋体等细菌组成的团伙——菌斑生物膜。针对菌斑生物膜内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
牙周病是菌斑生物膜和宿主免疫反应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菌斑生物膜内的细菌好似手枪的扳机,而宿主免疫反应则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子弹。当前的医疗水平尚不具备调控宿主免疫反应的能力,控制菌斑生物膜成为防控牙周病唯一可行的途径。
菌斑不断在牙面沉积,若不被及时清除,就会被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形成牙结石。因此,牙周的防治围绕控制或清除菌斑生物膜和牙石展开:通过机械方法清除菌斑生物膜和牙石,消除增加菌斑生物膜沉积的因素,建立有利于控制菌斑生物膜的环境。
清除菌斑生物膜和牙石的牙周治疗是一个系统过程,需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开展由浅入深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由于菌斑生物膜是不断形成的,因此,牙周治疗不能一劳永逸。经过牙周系统治疗后,也要定期复查维护。
有人可能会问:“我每天刷两次牙,经常使用牙线,饮食也健康,为什么还是得了牙周病?”
首先,要看刷牙方法是否正确,刷牙是否到位。有人刷了一辈子牙,方法一直是错的,没有起到清除菌斑生物膜的作用。比如:只刷牙齿的外侧面,舌侧面不刷;刷牙只刷牙齿,牙齿、牙龈的交界处没有被重点涉及。其次,只做到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还不够。再认真的自我清洁也会有遗漏和照顾不到的地方,定期检查和龈上洁治也十分必要。让我们像爱惜人类的家园地球一样,爱惜牙齿的家园口腔吧!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医师 栾庆先审核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 万阔策划:吴卫红 谭嘉编辑:栾兆琳 徐秉楠校对:杨真宇审核:于梦非 闫龑